close

  社科文獻出版社發佈的《2014文化科技創新研究報告藍皮書》顯示,2013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1357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9.3%,年均增速達25%,居全國首位。而2003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增加值僅為135.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也僅為2.5%。10年後的產業增加值剛好是10年前的10倍。根據《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到2200億元,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將超過5800億元。
  十年間,曾經被稱為“文化沙漠”的深圳躍升為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設計之都”和“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並以連續多年舉辦的深圳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奠定了全國文化產業展示交易的國家級國際化平臺,文化創意產業產值還逐年提升,這一碩果背後的密碼是什麼?作為經濟、文化體制改革排頭兵的深圳,未來又將如何實現規劃中所提出的目標?
  觀念轉變市民需求提升釋放市場活力
  2014年,一款可以快速降溫和快速升溫的杯子,兩個月的時間里在全國銷量達100萬個,這款產品由深圳市洛可可設計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旨在讓消費者可以不分時節地快速喝上溫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商品的需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基本功能上,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方式。”在深圳市洛可可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毅超看來,創意設計可以滿足人們不斷追求高層次生活方式的需求,而這便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在工業化建設及互聯網信息技術所帶來的革新後,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企業或者政府不再是資源配置的中心,而消費者和大眾市民逐漸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在研究中發現,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所以能夠如此迅猛,很重要的原因是發達的、成熟的市場機制在背後推動,“在深圳,比較大型的文化企業多數是民營的或股份制企業,對市場的脈搏把握得最準確。”因此,追蹤市場方向,讓市場自由選擇便是產業發展的最大規律。
  深圳市民平均年齡只有32歲,對文化創意生活有著很高的追求。近年來,深圳市政府一方面抓文化產業的優化升級,每年5月都會舉辦文博會,另一方面也在抓文化氛圍的培育,每年的創意12月吸引了不少市民,深圳市民對文化創意的消費力,在企業的角度感受特別深刻。
  “我們在深圳發展的這5年來,一直有很強的‘推背’感。”李毅超說,深圳國際化程度提高,市民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企業不再需要教育市民消費什麼,而是要不斷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文化創意已從原來的附加價值變成今天的核心價值。”李毅超強調,如今已到了從產品到品牌到周邊服務的全系統、價值鏈消費時代,因此,服務型商品的價值正以非常高的速度呈現,甚至是原來的100倍。“2013年的千億產值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會更多”。
  戰略部署“文化+科技”走出深圳模式
  從2003年提出了“文化立市”,到2005年提出文化產業要打造成為支柱產業之一,到2011年提出把深圳發展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大市,再到2012年提出“文化強市”,深圳制訂出台的一系列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文件一直貫穿這10年,今年更是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模式加快“文化強市”的發展步伐。其中,作為新興科技產業發展迅猛的深圳,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有著天然的優勢,從“印在深圳”領跑全國,到數字出版業異軍突起,“文化+科技”已經成為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品牌。
  “過去塑造一個品牌要用十年二十年時間,但在今天的信息化社會裡,只要改變思維,改變資源配置方式,短短幾個月就可以做一個市值幾億元的公司。”在李毅超看來,這是如今互聯網科技時代給產業帶來的巨大契機。
  深圳移動互聯網技術引領全國,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發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這在業內人士看來,體現在產品和服務的傳播以及產業集聚效應上。“今年我們也開始幫助客戶做移動互聯網上的推廣和營銷,現在是各大電商,還有微店都實現了全線打通,全渠道營銷。“李毅超告訴記者,他們還實現了線上和線下聯動,全國O2O門店超過了8000家,微店達15000家。
  在深圳F518時尚創意園裡,入駐了160家文化創意企業。然而,園區面積卻難以滿足不斷想入駐的企業的需求。F518時尚創意園所屬的深圳創意投資集團以下屬子公司為經營主體,專門開設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互聯網平臺,F518時尚創意園宣傳主管張曉源告訴記者,由於園區實體空間有限,因此把實體空間延伸至互聯網上,定期篩選一些好的項目和企業引入這個平臺,併進行線下互動,這樣便可實現產業聚集加強企業和項目之間的互動。
  在李鳳亮看來,移動互聯在推動文化產業各方面的更新,包括產品的更新、模式的更新、業態的更新、機制的更新。按照規劃,深圳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計劃達到2200億元,李鳳亮認為,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依靠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中高附加值的業態,“如數字出版、視頻技術、數字動漫、現代印刷技術和工業設計等,這些新業態在深圳孵化得很好,市場占有率也很高。”
  經濟加碼專項資金與民間金融同步“輸血”
  據瞭解,自2011年起,深圳市設立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集中5億元資金,用於引導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這筆資金的扶持效率非常高,標準設置也很具體。”李毅超告訴記者,專項資金的設立吸納了眾多深圳大型文化創意企業以及小微企業的意見,非常務實有效。“我們公司在全國6個城市都有布點,但深圳的產業扶持力度讓我們收穫最大,甚至出國考察都有支持”。
  對於政府資金對企業的扶持,張曉源也深有感觸:“我們園區去年有37家企業獲得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租賃補貼,今年加大了力度,達到了57多家。”張曉源表示,租金補貼是每一家企業都很需要的,這個支持非常實在。除此之外,園區內部分優秀的獲獎項目也可以申請資金鼓勵。
  除了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外,民間金融對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在李毅超的觀察中,深圳有很多股權眾籌機構、網貸平臺以及創投機構,都會把關註點放在眾多小微企業和創客團體上,這類民間資本的活躍度很高,而且比其他城市規範,“我們也會和某些機構合作進行資源型投資、知識產權投資或者技術入股。”張曉源也告訴記者,園區內的企業融資情況總體不錯,“手游、動漫、工業設計是很容易吸引風投的,這類行業變現非常快,企業發展也比較迅速”。
  然而,深圳民間金融對文化創意企業的支持儘管相對規範和活躍,但李毅超認為這類資金缺乏統籌,顯得零散。“有時候資金的引導和最終使用給投資人帶來很多風險,對小微企業來說也缺乏後續的保障,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 他希望政府能儘快出台引導政策,讓這些金融作業變得更加秩序和規範。此外,他認為資金不應該僅僅來自國內,還可以引進國外的優質企業和資本進入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並設立專門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易平臺和融資平臺。
  策劃/統籌:劉麗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原標題: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 緣何10年增了10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p86upwzf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